清光緒十三年不慎失火 損失慘重
清光緒十三年(公元1887年),廟前商民不慎失火,燒毀了山門,及東西兩廡商鋪,損失慘重,時任陝西巡撫葉伯英親自倡導,募資重修。1942年日本侵略軍轟炸西安城,在城隍廟裡投擲了兩枚炸彈,炸毀了藏經閣,許多明代珍貴文物字畫、《道藏》、經典,鼓樂古譜等大量文物毀於一旦,大殿東北角及後檐部分慘造炸毀。殘檐斷柱,彈孔痕跡至今依稀可見。解放後,城隍廟的道眾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熱潮之中,城隍廟由於良好的民眾信仰基礎,每逢初一,十五信眾如潮,摩肩接踵,周邊百姓過境必經,因而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城隍廟小百貨市場,有力地促進了整個西大街的經濟繁榮。這一時期,城隍廟的鼓樂更是名揚四海,中國音樂家協會、中國音樂研究所的許多專家教授,紛紛來此採風調研。1961年,城隍廟住持安來緒道長應邀率領鼓樂社赴京演出,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,成為這一時期的歷史佳話。安來緒道長被載入《世界音樂大辭典》,成為近代史上被載入《大辭典》中的兩名中國民間音樂家之一。(另一位為阿炳)文革期間宗教活動被迫中止文革期間破四舊,城隍廟首當其中,廟門前的大牌坊,被當時的西安古建隊拆除,闢為柴火。大殿內的紫銅鑄造的城隍神像被推倒熔煉,經書樂譜紛紛被燒,廟內道眾樂師流落民間,宗教活動被迫中止,香火中斷。
八十年代以後,改革開放,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以貫徹落實。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視,投入巨資修復了西大街牌坊及兩廡商鋪。廟內道眾備受鼓舞,省吃儉用,多方化緣,已修復了文昌閣、二道門、東西配殿及兩廡廂房等建築。